110.11.23張詠沂
講座日期:110年11月23日
講座時間:13:20-15:10
講座主題:動態世界中的聽覺
講座講師:張詠沂 紐約大學 博士後研究員
講座摘要:
張詠沂老師的主題研究在於聲學、知覺、神經科學、兒童發展、群體互動的多層次角度,人類在演化的進程中,普遍地仰賴聲音作為日常與他人溝通互動的主要媒介,例如語音與音樂。
但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只是瞬間的震動,無法被保存或再現,因此只有一次被聽覺系統感知到的機會。既然如此,人類為何要仰賴聲音這種看似沒有效率的媒介進行溝通與互動?人類用什麼聽覺與神經機制捕捉到稍縱即逝的聲音?人與人如何利用聲音進行即時性的溝通與合作?以及功能失常的時候會有什麼影響?
為了回答此問題,張詠沂將聲音藉由數學分析找出聲音的物理特性後,開始研究是否可以藉由操弄聲音的物理特性,創造人造聲音,但此人造聲音如何被人給理解。結果發現,低規律的聲音像語音、高規律的聲音像音樂。利用聲音的物理特性,研究發現語音、音樂皆有跨文化的相似性,不同文化的語言、不同種類的音樂,幾乎只有相差幾赫茲,音樂與語音皆具有各自的時間特性(AM),時間特性對於聽覺知覺有重要影響,但目前人類區分音樂與語音的根本機制,還在研究的過程中。
瀏覽數: